上海市同济中学签约《安脉基于新高考走读班3+3的应用》等系统
2017-07-18 0

 

    2017年7月17日,上海市同济中学在使用了《安脉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系统》6年后,再次签约购买我公司《安脉基于新高考走读班3+3的应用》和《安脉优排课系统》。
    通过《安脉基于新高考走读班3+3的应用》与《安脉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系统》结合使用,学生可进行自主在线选课。每个学生根据平台里对其历次成绩跟踪而提供的优势科目组合、结合学校历史情况,选择符合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优3门科目组合。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师资情况和学生选课结果,在《安脉基于新高考走读班3+3的应用》里选择适合本校的新高考改革的走班教学方案;结合《安脉优排课系统》使用,快速生成教师全课表、学生全课表、年级课表、班级课表等个性化课表。彻底将教务老师从繁琐的排课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本系统移动端的使用,教师可在移动端进行即时办公;学生可在移动端进行在线选课、成绩查询、课表查询等;学生、家长与教师可进行移动互动交流。
学校简介:
    1907年,德籍人士宝隆医学博士在沪创办了同济德文医学堂德文科,即同济中学的前身。1924年学校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附属中学”。1927年改为“国立同济大学附属中学”。1950年6月,附中与同济大学脱离关系,定名为“上海市同济中学”。
    1959年同济中学被市教育局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文革”以后,又恢复重点中学时,被定为宝山县重点中学。1985年转杨浦区重点中学。
    同济中学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建校100年来,同济中学培养出了以吴孟超为代表的中科院院士六位,军人李家顺、姚乃强少将二位;培养出了以龚锦涵为代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学者、专家、教授、企业领导等数不胜数;也培养出了以龙安定为代表的省部级党的高级干部;同时还培养了焦晃、王正军等一批著名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同济中学的丰碑上。
    如果你漫步同济校园,你会被校园自然而生又历史厚重的美所吸引,其中由校友出资,在校庆时捐建的三处文化景观,即:院士亭、纪念雕塑、英烈石,韵味十足,被称之为校园“三宝”。它们都是同舟共济,为国为民的真实写照,都在述说一句浅显易懂的话语:“今天我以同济为荣,明天同济以我为耀”。
    坐落在校园东部花园内的院士亭建于2004年,由著名演员、校友王正军捐建。旧址为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碉堡,属不允许拆除的建筑。学校巧妙地利用此碉堡作基座,在其上建造了一座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特色的六角亭,以彰显和纪念同济百年历史上诞生的八位院士校友。亭外大理石板上刻有八位院士的简介,亭内有院士语录,激励同济人勤奋学习。院士亭现已成为杨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坐落在和一楼前的纪念雕塑建于2002年,由校友张思明(原上海梅山钢铁公司董事长)捐建。底座为黑色大理石,“同舟共济”四个大字由原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书写。上为帆船造型,显示了同济人同舟共济、战胜困难、奋勇拼搏、自强不息,到达胜利彼岸的奋斗精神、学校精神。
    坐落在校园绿地西侧紫藤架边的英烈石建于2006年,由2006届校友共同出资捐建。正面由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李昌校友题写的“同济英烈”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鲜红夺目;背面镌刻着十六位因保家卫国捐躯的同济校友的名字。这些英勇先烈,令人肃然起敬。
    同济中学校园“三宝”是学校文化底蕴的见证,是学校文化内涵的传承,在积淀学校历史文化、凝聚学校文化特色和文化育人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