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社区教育资源将被进一步开发整合,学生“社区工作指导站”将在今年各社区逐步亮相。这是日前市教委在答复市人大代表刘兴宗的书面意见《关于建设“青少年社区实践站”的若干建议》答复中透露的消息。同时,今年市教委还将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网络,提供学生就近就便、多元丰富、优质公益的社会资源。
建议政府“搭台”让“宅小孩”到社区
许多孩子到了寒暑假,就成了“宅小孩”,整天在家玩游戏、看电视。在刘兴宗代表看来,一旦社区教育资源被充分开发整合,孩子就会主动“走出去”,到社区里开眼界。
“在青少年教育体系中,社区教育是联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个枢纽及平台。社区可以提供比学校更为广泛、更为直接的社会实践资源,也更容易开展以家庭成员为单元的亲子、教育等活动。”市人大代表刘兴宗告诉记者,静安区曾率先进行探索,设立了社区老师、设置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机构,针对辖区青少年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比如带小学生去消防队参观、学习防火自救知识、亲身使用消防器械;动员学生自己动手做一道菜,组织社区内的家庭成员来互尝互评;邀请社会人士开设讲座,有个街道请了王安忆来给学生们谈生活、谈写作。这些活动,学生、家长反响都很好。”。
刘兴宗代表指出,类似的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可以多在寒暑假举行,让孩子到社区学“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但目前推进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另一难点在于社区教师匮乏。
刘兴宗代表在调研中发现,社区教师目前普遍缺少培训。除了上岗前的简单培训以外,远没有形成常规培训机制,也缺少针对社区教育特殊岗位的专项培训。同时,社区老师缺少晋升通道,因此普遍缺乏动力,也不愿意长期融入社区、从事社区教育的工作。
今年各区逐步建“社区指导工作站”
代表书面意见日前获得市教委“解决采纳”答复。据透露,市教委已经对建设青少年“社区工作指导站”在虹口、徐汇、静安、闸北、杨浦、闵行、宝山等7个区县先行试点,并决定于今年逐步启动学生“社区工作指导站”建设,探索“社区工作指导站”在开发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调研及掌握学生社会实践岗位需求信息的功能及作用,设计社会实践项目,提供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的内容与岗位,协同学校组织实践活动,鼓励未成年人自主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及公益性活动。
而社区教师作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发展的关键因素,市教委表示已着手开展校外教育队伍资源的排摸,并为分层分类开展社区教师、各类社会实践场馆(基地)专业队伍培训开展政策研究、设计培训课程,打造一批由科学、文化、体育、心理、社工志愿者等领域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化校外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同时,依托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共同编制各类场所(基地)公共培训的核心课程大纲,提高热心于校外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的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科技艺术体育辅导员、社工等专兼结合队伍的水平,为建好校外教育人才资源库做准备。
市教委在答复中表示,将创设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强有力的网络机制,运用多种形式形成有效的家校沟通,开设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开通热线电话、微博及虚拟社区等,让“社区工作指导站”的功能作用更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
此外,市教委透露,将在青少年社会实践原有版图基础上,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网络,提供学生就近就便、多元丰富、优质公益的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