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考成绩分析报告单今公布 考生会有意外收获
2011-06-29 0

    时间:2011-6-29 8:00:00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


    昨日上午,省考试局就教育部考试中心在我省实施的“云海工程”召开新闻发布会,省考试局局长郑万发就“云海工程”相关情况进行解答。我省考生6月29日可通过省考试局网站与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的链接,查看、了解、打印成绩报告单,这份成绩报告单将给考生带来意外的收获,并给考生填报志愿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高招动态

  给考生提供报告单 帮助考生“知分知位”

  6月25日下午4时30分,我省向考生公布了今年的高考成绩。今年高考成绩公布不同于往年的是,6月29日我省考生还可以通过登录省考试局的网站,查阅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分析报告单。这份报告单除了单科成绩和综合分外,还有考生每个科目的成绩在全省同类考生中的百分等级、考生在各不同学科内容和能力结构上的得分以及升学指导测验结果的内容。

  省考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报告单的评价信息将让考生更加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帮助考生“知分知位”,有利于其今后学习和发展。此外,省考试局还通过升学指导测验,帮助我省考生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学业规划。目前,我省报告单仅提供给考生参考,暂不提供给录取高校。据悉,这些内容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展推动高考评价改革的“云海工程”的第一步。

  今年考生不用在《报考指南》查对百分等级

  记者:今年考生成绩报告单中的“考试成绩”部分,与我省往年公布的标准分数有什么不同?

  郑万发:我省往年向考生公布的是各科标准分和综合标准分,考生如果要想知道自己在本科类中的位次,需要在《报考指南》中刊登的《高考标准分与百分等级对照表》进行查对。今年在考生的成绩报告单中,除公布各科标准分和综合标准分外,还公布考生各科和综合分的百分等级,考生不用在《报考指南》中再进行查对百分等级了,今年公布的百分等级还以图形的方式向考生呈现,便于考生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在本科类全体考生中的位置。

  记者:百分等级的含义是什么?

  郑万发:百分等级主要反映考生在相应群体中的位置,即得分低于和等于某考生分数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百分比。

  升学指导测验结果可供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记者:今年各科的分项成绩在录取时是否提供给高校?

  郑万发:今年向考生公布的分项成绩仅提供给考生本人,在录取时不给高校提供。今年我省有79.4%的考生参加了“升学指导测验”,共有42947人;有82.6%的考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共有44654人,参加人数比去年大幅度提高。

  另外,“升学指导测验”的测试方法是科学的,测试结果报告书根据考生所回答问题给出测试结果分析,将学生在每个职业类型上的得分以柱形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直观、形象,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学生适合的职业类型进行了解释。同时在11个学科、71个门类、249个专业中给出考生适合就读的专业指导意见。只要考生认真、如实地参与测试,考生会感觉到其测试结果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胜任力的符合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它的科学性是可信的,也是不容置疑的,可供考生填报志愿的参考。

  高考改革

  高考分数报告改革是我省今年“重头戏”

  由于今年是“云海工程”试点的第一年,面向考生的高考分数报告改革是我省今年的重点。

  省考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云海工程”是通过在云南、海南两省高考中改革传统的高考分数报告办法,尝试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性、个性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且依托网络技术提供网络化成绩分析报告的一项试点工作。

  “云海工程”计划用三年分步完成,今年主要任务是建立面向考生、大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考试评价信息网站,该网站以统一的评价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支撑,为不同的对象提供服务,体现专业化考试机构的服务水平。

  我省试点高考评价改革与实行标准分有关

  教育部将我省作为“云海工程”的试点省份,是否与我省实行标准分数有关?

  郑万发表示,我省是全国实行标准分数最早而又是唯一坚持使用标准分数的省份,教育部考试中心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将我省例入首先试点的省份之一。

  另外,我省自1988年建省以来,一直站在招生改革的前沿,1991年与云南、湖南一起开展了三南“4×4”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1993年又先行试行了“3+2”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2001年,首批实行了“3+文科综合”和“3+理科综合”的高考科目设置;2004年与广东、山东、宁夏一起首批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试验。教育部考试中心自2009年着手开展了高考评价的研究工作,并于2010年开始在我省开展试点工作,随后根据云南省的要求,增加该省为试点省份,并命名为“云海工程”。

  我省考生较其它省市的考生较早的享受到了分项分数的成绩报告,获得了免费的“升学指导测验”(其它省的考生需要付40元才能进行测验),为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胜任力选择高校专业志愿和规划未来的职业提供了科学、有效地参考依据。

  记者 王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