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选择冷热专业
2011-06-27 0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各高等院校之间展开了无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大学城开放日宣传活动,报纸媒体上的宣传,此起彼伏。面对如此庞杂的招生信息,考生如何取舍,如何才能合理填报志愿,赢得高考最后的一场战役。上一期的《教育周刊·交流平台》上,本报记者针对在平行志愿之下,如何根据分数进行志愿的填报采访了有经验老师,这期记者针对填报志愿中的专业选择采访社会人士,希望考生们能更好利用大类招生给予的时间,对就业方向有更多理想思考。

  一个领有教师证的文员

  何小姐已毕业4年,现在就职于某物业公司,担任文员。说起所学专业与现在工作的关系,何小姐不胜唏嘘,“我当时报的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也就是语文教师,当时这是一个十分热门的专业。但是毕业后教师岗位的竞争异常激烈,加上自己没有什么特长,经过长时间艰难的求职无门后,决定到企业当文员,那时候只觉得真是浪费了大学4年所学。”

  财经、政法、金融、计算机、国际贸易、英语、法学、教育等是传统热门专业,但是记者采访获悉,正因为这些专业热门,所以无论是全国重点高校还是不知名的民办院校都开设有这些专业,也因此求职市场这些专业出来的毕业生人满为患,何小姐提醒考生,在填报这些热门专业的时候,要慎重考虑,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对这些专业的就业方向非常热衷,如果真的是就必须在大学的4年里想尽办法增加自己在该专业上的竞争资本,特别是成绩只能考入普通高校的考生更要慎重。

  从技工到设计师的惊喜

  徐先生,9年前毕业于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即现在的广州大学(广园校区),学的专业是建筑设备工程。“我高考前脚摔断了,然后高考失手,服从志愿之下就被分到了这个专业,看着这个专业名字,我以为以后我可能就是一个高级技工,修修空调、水电。但没想到原来就业方向也是设计师,只是并非热门的建筑、土建,而是当时社会大众了解比较少的暖通设计,通俗一点就是中央空调、通风等的设计。当时这个专业挺新的,因为空调、水、电三个方向的理论都学,出来社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再精细分工。而我则从事了空调方向的。因为当时这个专业学的人少,所以就业挺好的。”

  记者查阅了近两年的高考填报志愿指南,发现有不少冷门专业,如水资源类、资源勘查类、矿物加工类、地质工程、环境科学、木材科学与工程、护理学等,往常报考的学生很少,但却在今年受到广泛关注。有数据统计,环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常高,有40%的人员进入事业机关单位从事环保、监测及管理等工作;近60%的人员进入相关企业工作,其中有近50%是在生产型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咨询服务型企业工作。考生们在考虑专业选择时,不妨多查阅相关报考资料,对冷门专业多加关注。

  大类招生留给考生

  更多选择余地

  往年考生考进高校时是什么志愿基本上就不能更改专业,但是今年广东大部分高校新推行的“大类招生”则给予了考生更多时间考虑专业的方向。

  据介绍,大类招生指高校本科招生中,按照学科大类或者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进校后,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当然,这种招生方式有利有弊。一方面大类招生有利于缓解考生报考压力;其次,有利于引导考生更理性地选择专业。而另一方,大类招生进校的学生,头两年没有专业归属感,甚至没有班集体概念,学生很难适应。此外,大三专业分流时,由于选专业严重不均衡,有的专业学生人数大大超出专业的承受能力,有的专业却连续三年徘徊在10人左右,严重影响了这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浪费教学资源。换言之,对冷热专业的选择压力退后了三年,考生依然要慎重对待。(来源番禺日报)